记得去年路过丰城服务区,旁边挂赣C车牌的大哥正跟人唠嗑:“咱们这的蜜桔啊,装上车两小时就到南昌市场咯。”这话倒让我琢磨起来,明明地理上挨得这么近,怎么总觉得隔了层什么。江西这地方吧,你说它没存在感吧,去年三万多亿的家底在全国排第十五,稳稳的中游水平。可一提起省会南昌,连本地人都摇头——六千多亿的GDP,在全国省会里不上不下的,还没隔壁长沙、合肥的一半热闹。
我有个在南昌开设计工作室的朋友老陈,去年差点把团队搬去杭州。问起来他就叹气:“客户总觉着南昌公司分量不够,单子谈着谈着就往沿海飞了。”这大概就是江西的尴尬:十一个地级市各忙各的,缺个能镇场子的“老大哥”。你看人家陕西,经济体量和江西差不多,可西安吸住整个西北的资源,去年直接把万亿俱乐部门槛踩得砰砰响。南昌呢?它和西安的差距,快顶上整个赣州的GDP了。
说起来也挺有意思。十年前饭局上要是提合肥,南昌人还能淡定地夹块藜蒿炒腊肉。现在合肥摇身变成“最牛风投城市”,把京东方、蔚来这些金疙瘩揽进怀里,南昌人怕是要默默多喝两杯四特酒。有时候我在想,是不是咱们的步子迈得保守了?济南把莱芜收了,合肥吞了巢湖,西安把西咸新区搂进怀中,怎么咱们的环鄱阳湖城市群喊了这么多年,地图上还是各划各的线?
说到划地盘这事儿,茶余饭后可有不少说法。最常见的是打宜春的主意——它那1.87万平方公里的身子骨确实太“富态”。要是把靖安、奉新、高安、樟树、丰城这“赣北五虎”划给南昌,后者立马能胖一圈。去年在樟树药材市场,听药商老李念叨:“我们的货运南昌机场比去宜春市区还顺路,改个快递地址的事儿嘛!”不过这方案里最妙的是留了个后手:瘦身后的宜春市区,说不定能和新余这个“江西小深圳”凑一对儿。
另一些人眼睛盯着东北角。余干的朋友给我晒过他家阳台:天气好时能看见南昌的摩天轮轮廓。鄱阳、余干、万年三县跟着上饶,却被景德镇硬生生隔成“飞地”。有回在鄱阳湖湿地拍鸟,保护区管理员老吴指着水道说:“你看这水流向,咱们和南昌才是一家子。”要是这三块地划过来,南昌的GDP能涨个七八百亿,不过比起吃宜春的“套餐”,这顶多算开胃小菜。
最胆大的方案是把鹰潭连锅端。这个全省最小的地级市,坐高铁到南昌比大学生去市区逛街还快。上次在鹰潭龙虎山,摆渡的船工打趣:“我们道观香火钱,倒有三成是南昌牌照车主捐的。”顺手再把抚州的东乡、上饶的鄱余万三县打包,拼盘就成了。不过这种吃法容易撑着——面积直接膨胀到两个北京城大小。
要说最震撼的设想,得数把整个宜春市和新余市囫囵吞下。路过新余时惊讶地发现,这个被宜春三面包围的“小钢城”,去南昌的高速居然比去“名义老家”还畅通。真要这么干,新南昌立马变身“万亿俱乐部”新贵。但想到要消化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地盘,好比让景德镇瓷勺去舀鄱阳湖的水,怕是有点噎得慌。
其实方案再多,核心不就是要让南昌长得结实些吗?现在7400平方公里的身子骨,在省会里比海口还“苗条”。常住人口六百来万,还没隔壁长沙的一半。有人笑谈:“在南昌开车,油门没踩到底就出市界了。”你说这样的体格,怎么和武汉郑州这些“巨无霸”掰手腕?
更揪心的是留不住人。去年在赣州火车站碰到个去厦门打工的小伙,他无奈道:“省会要是能多几家世界500强,谁愿意拖箱子赶动车啊!”这话听着扎心,却点出关键:没有强大的中心城市,江西就像没拧紧的水龙头,人才和资金哗哗往外流。
当然啦,划地盘不是变魔术。前年去合肥考察,当地干部私下说并巢湖时“头疼了三年”:医保卡刷不通,公交卡各刷各的,连公务员通讯录都得重印七遍。所以真要动起来,怕是得像老表们腌腊肉那样——小火慢熏急不得。但话说回来,当周边省会都在疯狂“增肌”时,咱们总得做点什么吧?毕竟江西老表们的期待,可比鄱阳湖的水还深呢。
十大配资平台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