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12日这天,国际经贸圈出了两条看似不相关的消息。中美双方确认把关税暂缓期再延长90天,不少企业刚松了口气。可转头就看到,中国商务部一口气对加拿大亮出了3项措施:对进口油菜籽收保证金,给加拿大和日本的卤化丁基橡胶定了倾销税,还启动了对加拿大豌豆淀粉的反倾销调查。
刚开始有人觉得,这两件事撞在同一天,会不会只是巧合?毕竟中美关系缓和是大事,这时候对加拿大出手,没看出背后的逻辑为何。但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了看,里面的关联其实挺清楚的。
中美这次延长关税暂缓期,确实是个积极信号。之前两国关税拉锯了这么久,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快扛不住了。暂缓期延长,意味着至少未来三个月不用担心中美贸易战突然升级,进货成本、订单安排都能稍微稳住。对全球市场来说,两大经济体能坐下来延续协商,总比剑拔弩张强,这一点没什么争议。
但加拿大这边的情况,就没那么简单了。这些年看下来,加拿大在中美之间的位置越来越微妙。早几年中加经贸还算顺畅,加拿大的油菜籽、矿产不少都往中国运,中国的电子产品、轻工业品也在加拿大有市场。转折点大概是从华为事件开始的,应美国要求扣了人,之后就一步步跟着美国的节奏走。
先是拿“国家安全”说事儿,给5G建设设限,把华为排除在外。接着在贸易上也动起了真格,去年10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%关税,没过多久又给钢铁和铝产品加了25%的税。更有意思的是,加拿大总理还专门提过,要对含中国冶炼钢材的产品额外收25%的税,而且特意说“除了美国之外”,这明摆着是把美国摘出去,专门针对中国。
当时就有分析说,加拿大这么做,有点像在钢丝上走路。既想靠着美国的地缘政治保护,又不想丢了中国这个大市场。但现实是,贸易政策从来不是单向的。中国这边一直没怎么硬怼,不是没反应,而是在等加拿大自己调整。毕竟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,没必要一上来就撕破脸。
可加拿大似乎没看懂这个信号。关税加了一波又一波,丝毫没有收手的意思。直到这次,中国一天之内连出三记“重拳”,外界才突然明白,耐心也是有限度的。
就说油菜籽这事儿,加拿大一半以上的油菜籽都靠中国市场消化,一年能卖近50亿加元。现在一下子征75.8%的保证金,等于说加拿大油菜籽想进中国,成本直接涨了一大截。这不是不让卖,是得按规矩来,不能用低价倾销冲击中国本土产业。洲际交易所的油菜籽期货价格当天就跌了6.5%,种植户和贸易商估计夜里都睡不好觉。
卤化丁基橡胶那边更具体,阿朗新科加拿大公司要交26.2%,其他加拿大公司得交40.5%。这个产品主要用在轮胎制造上,中国每年进口量不小。加了这么高的保证金,加拿大企业要么降价亏本卖,要么就得把市场让给别人。日本企业虽然也被征,但税率比加拿大低不少,这说明中国不是针对所有国家,谁合规谁不合规,分得清清楚楚。
还有豌豆淀粉的反倾销调查,虽然还没出结果,但这个信号已经很明确了,只要是存在不公平贸易的领域,都会一查到底。
有人可能会问,中美刚缓和关系,这时候对加拿大出手,会不会影响大局?其实反过来想,正因为中美在朝着协商的方向走,才更需要明确规则。什么是可以协商的,什么是底线不能碰的;跟谁可以谈合作,对谁必须讲原则。
加拿大这些年跟着美国搞小动作,可能觉得有美国撑腰,中国不会怎么样。但这次的措施说明,不管背后是谁,只要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,就得承担后果。这不是针对某个国家,而是维护国际贸易的基本规矩,不能一边想赚中国的钱,一边跟着别人拆中国的台。
现在看,加拿大相关行业已经开始慌了。油菜籽理事会主席说这个税率“等于关上了大门”,种植者协会也在给政府施压。但说到底,解铃还须系铃人。如果加拿大能调整对华政策,停止那些不公平的贸易限制,中加经贸回到正轨也不是没可能。
国际交往讲究的是相互尊重,贸易往来更是如此。中国愿意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协商解决分歧,也愿意给合作留出空间,但这不代表可以无底线妥协。这次中美延长关税暂缓期与对加拿大采取措施同时发生,或许正是想传递这样一个态度:合作要有诚意,竞争得守规矩,谁也别想两头占便宜。
十大配资平台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